6月9日下午,云顶娱乐 在园林北楼221会议室举办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座谈会,30余名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精神。10余位留学归国青年教师分享了他们在国外的留学经历和选择回国工作的心历路程。
园林院举办留学师生代表“秉承留学报国优良传统,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接续奋斗”主题座谈会(朱培露 摄)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伟大的民族需要精神的滋养,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云顶娱乐 副院长张斌教授在领学完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精神后谈到。他强调,华中农业大学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章文才等老一辈留学归国科学家做出的卓越贡献,把毕生的智慧和才华奉献给了我国园艺事业和高教事业,奉献给了我国农村、农业、农民,他的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农人”,踔厉奋发,接续奋进。他指出,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留学归国青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中华百年以来的留学史,是中国人民为个人梦、强国梦、复兴梦而奋斗的历史。他谈到,我们的祖国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这中间有许许多多归国留学人员的巨大贡献,他追忆了梁思成夫妇“保护古建筑”“初识共产党”“投身新事业”的爱国之心,夫妇二人并肩战斗,共同为新中国的建筑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有老一辈科学家的赤诚不改,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年风华,盛世如愿”。
张斌教授与师生分享中国柑橘学科奠基人之一“橘翁”章文才教授的故事(周长剑 摄)
随后与会人员分享了自己的国外求学和归国工作经历。
刚从丹麦留学回国任教的孙苗教授分享到,“在丹麦的时候,我曾因一盘炒土豆丝在老师和同学们当中‘走红’,原因是在此之前他们只知道炸薯条和土豆泥。”在孙苗看来,一颗土豆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味道自然也是多种多样。这个让他深刻意识到,作为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就像品尝不同土豆做法一样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进而拓展视野、发掘潜力、理清目标,以包容的心态在世界的舞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张帆教授在分享他的国外求学经历时谈到,自己多次在过境时被美国机场工作人员拒签、关进“小黑屋”调查,也见证过美国校园的暴力事件,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无礼”而放弃追求学习先进知识的目标。同样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李峰教授谈到,在美国目睹了海外华人团结一心护航奥运圣火传递的场景后,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炎黄子孙”的身份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留下”和“回国”的天平也在这样的认同中有了坚定正确的选择。
孙苗教授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留学经历(周长剑 摄)
刚从美国留学归国的王昕研究员说自己选择留学归国主要是受到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自己的导师叶志彪教授,他对科学的严谨态度、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对学生的严爱相济深深影响了自己,从出国门的那天开始就告诫自己要努力学成归国,不能给导师丢人。另外一个就是邓秀新院士,当时作为学生的他参加一场邓秀新院士主讲的座谈会,当时邓秀新院士说,出国留学就像放风筝,当你翱翔完天空见证了世界的美好你还是会想回到地面,因为有一个线牵动着你。
参加完全程座谈会的2020级风景园林系博士成雅田谈到,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因为自己也将开启澳大利亚留学之旅,她表示自己非常期待在留学过程中学习到前沿的技术,同时也会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世界文化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小角色”,力争在学成归来后,在自己的领域实现崭新的突破。即将赴日本访学的2020级风景园林系博士王毅磊表示,选择日本留学是希望自己要努力讲好“东方园林”故事,让世界爱上中国园林。
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云顶娱乐 副院长(挂职)赵希庆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归国正当其时,回国大有可为,作为高校教师,在坚守黄大年等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的同时,要以留学促进青年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他希望,留学归国青年教师要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提升立德树人能力,将做科研与“四个面向”结合起来,服务产业,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真正做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
作者: 朱培露 卢刚 孟悦
审核:张斌